“二师兄”身价上涨事出有因
存栏减少 压栏惜售
“二师兄”身价上涨事出有因
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牵动着老百姓的心。7月12日早晨,记者走访金海农贸菜场猪肉摊点,发现不少市民咨询过价格后转身离开。“最近基本一天一个价,买肉的人明显少了。”该农贸菜场猪肉经营户马先生向记者介绍,连日的价格上涨“劝退了”不少人,而因为天气炎热缘故,为了减少库存,不少商家开始忍痛亏本处理。
记者走访市区多个农贸市场肉食摊位和商超了解到,现在精肉24元/斤、肋条21-22元/斤、大排20元/斤、肋排28-30元/斤,超市专柜肉价及品牌肉价相对还更高一点。家住鼓楼菜场附近的丁女士就被猪肉价格“吓一跳”。“有一阵没买菜做饭了,今天闲下来想买点肉,没想到这么贵了。”在丁女士印象中,猪肉的价格还停留在一斤13元左右。丁女士表示,即使猪肉价格上涨,她依旧会购买,但可能会减少购买数量和次数。
记者从市发改委物价监测数据上看到,我市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波动基本同步。生猪(普通)出场价格自3月中旬以来持续上涨,特别是6月下旬后一天一价,自7月5日至今一直维持在每百斤1100元。猪肉统肉也在7月5日迈入17元大关,7月12日更是达到17.9元逼近18元,比上月增长34.6%,相较上季度4月12日,涨幅超40%。
“去年猪肉价格低,不少散户都亏得很厉害。”头灶镇傲明食品有限公司养殖户高先生表示,虽然近期肉价连续上涨,但很多散户出现“无猪可卖”的情况,下半年他自己也不准备扩大规模。高先生反映,目前他公司正常存栏量在5500-6000头,每个月能出1000头以上。受玉米、豆粕等价格上涨导致猪饲料价格上涨影响,今年1至5月中旬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外加天气炎热生猪容易生病,大大增加了养猪成本,降低了养殖户积极性,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生猪存栏量减少。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7月初,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564万头的高位,此后存栏持续下降。截至今年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92万头,下跌超8%,维持高于国家调控的3700-4100万头上限。另据我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1-6月份,全市出栏生猪45.2万头,同比增长3.4%,6月末全市存栏生猪约55.52万头,同比增长0.7%,根据监测,全市现存栏能繁母猪约6.7万头,规模猪场(户)约220个。
市发改委相关专家表示,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一方面受存栏量环比持续收缩,对下半年生猪出栏供给量相对有限,对猪价形成支撑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造成短期供应紧张。此外,疫情缓解叠加消费旺季到来,猪肉需求有所提高,近期高温天气进一步影响生猪生产,运输受限也推动猪价上涨。预计后期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看涨情绪浓厚,压栏惜售,导致生猪供应短时紧张,过度压栏导致近期价格过快上涨,后期8-9月集中出栏又很可能导致价格快速下跌,猪肉价格有宽幅震荡的风险。
总体而言,虽说肉价短期还将维持上涨,却依旧属于合理价格波动范畴。同时,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7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广大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记者 姚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