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用时间和信任换取空间 把党建活力变成不竭动力 兴灶村领办合作社踏上致富路-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用时间和信任换取空间 把党建活力变成不竭动力 兴灶村领办合作社踏上致富路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174     日期:2024-06-17 09:08:46
奋战“三夏”沃野忙。在头灶镇兴灶村头富路西侧的一块农田里,几户村民才将麦子收好装车,旋耕机随即下地推平田埂拆除边界,把几块小田连成片变成了一块大田。“平整好了以后是37.6亩,此后就由村合作社接手种水稻。”兴灶村党总支书记何益桂指着身后耕松过的地说。两年前,这里只有村民邹伯勤

奋战“三夏”沃野忙。在头灶镇兴灶村头富路西侧的一块农田里,几户村民才将麦子收好装车,旋耕机随即下地推平田埂拆除边界,把几块小田连成片变成了一块大田。

“平整好了以后是37.6亩,此后就由村合作社接手种水稻。”兴灶村党总支书记何益桂指着身后耕松过的地说。

两年前,这里只有村民邹伯勤流转来的3.2亩地是属于村集体合作社的。2022年夏天,兴灶村土地流转进入瓶颈期,再没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流转出来,而很多小田农户由于上班或年纪大等原因耕种意愿逐渐降低,也想把土地经营权交给集体,这其中就包括邹伯勤。

小面积分散地块年轻村干部不擅长种,种赔了对上对下都无法交代。可是如果不收,村民们就会把田交给农机手或其他大户,以后再想规划此区域,工作难度将成倍增加。到底要不要从村民手中接过这些小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兴灶村“两委”决定,一定要掌握土地流转的主动性。2022年6月,一个以散田为主体,以村党总支书记为负责人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益桂粮食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邹伯勤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后可以一门心思接木工生意了。他的地块面积小不成规模,想要流转给种植大户保证最大收益难以实现,流转给村集体面上看起来好似亏了一点,但是省下来许多时间和精力,既有固定的流转金、收益分红,并且还有闲暇时间做木工。就这样,与他家农田相连的几户地块也连线成片地加入进来。两年时间,这块小田变成了9个农户的37.6亩,成功实现小田变大田。

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通过小田变大田掌握土地流转主动权。以点带面扩成片,用时间和信任换空间,大田面积还在增加。合作社起初有41块类似3.2亩这样的小田,如今土地流转面积由87亩增加到327亩。

小田变大田后,村党总支向镇党委申请特批54岁的种植能手担任村组干部,承担田间管理一应事务,严把农业生产用工关。在选种、用肥上货比三家,农用机械面向全村现场公开竞价。粮食运送派专职人员压车,全程视频记录。合作社全员上下精打细算,一年半盈利近21万元,今年上半年小麦种植收益达10万元。这些创收除了用于民生投入反哺村民,村里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分红比例。去年底,合作社拿出20%净收益分红,最多的一户分得530元。在田间管理用工上,优先使用低收入劳动力,帮助相对困难家庭年增收3000元。

按照相关规定,合作社拿出30%净收益,让村组干部劳有所得,更好激励干部敢为善为。这样既富了百姓,又聚了人心,还壮大了集体。

今年夏收夏种以来,兴灶村“两委”班子成员忙到夜里12点成为常态,甚至有时刚睡着又被电话叫醒。在土地流转关键期,村组干部坚决扛起责任担当,主动登门入户、听民声、做工作,帮助有种植意愿的农户调田归拢,成功实施250亩土地整组成片流转,进一步拉长村集体增收渠道。

兴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19年不足5万元负债70余万元,今年6月村集体账面盈余首超100万元,跻身经济强村行列。

兴灶村小田变大田的成功经验在头灶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致富路上,处处闪烁着头灶镇党建引领振兴路,强村富民砺初心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头灶镇已流转土地超5.4万亩,其中8家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1600多亩,项目涵盖稻麦等粮食作物种植和甜叶菊等特经作物种植。班雪凡 刘进涛 黄勇 杨丰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