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条子泥湿地入遗五年 看今朝-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条子泥湿地入遗五年 看今朝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311     日期:2024-07-05 09:22:44
​五年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举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成为江苏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区域、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东台条子泥湿地五年来不断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持续推进


五年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举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成为江苏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区域、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东台条子泥湿地五年来不断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持续推进湿地修复和候鸟栖息地保护,聚力创树鸟类迁飞通道沿线生态保护标杆。

“鸟类天堂”更加宜居

七月的条子泥,万物竞秀,风光旖旎。

从方塘河口到梁垛河口,碧空苍穹下,一望无际的外滩面,一垄一垄的“水格子”以及大片“干净”的裸滩上,不断地有飞鸟掠过,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几个月前,无边无际、还在这里肆虐横行的互花米草已经不见了踪迹。

“我们于2022年初在条子泥的南端沿海堤3.6公里长、200米宽,大约1100亩的互花米草长势较好的地方,进行了互花米草治理的试验工程。我们采取的是刈割、翻挖、深埋,治理好以后,我们又探索性地进行了盐蒿地的恢复。当年盐蒿地覆盖率就达90%以上,现在到这儿来的鸟类也特别多,我们有望把这个地方打造成黑嘴鸥在条子泥的第二繁殖地。”条子泥湿地管理中心姜文魁介绍说。

2023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打响大规模除治互花米草攻坚战,全市近7万亩互花米草目前已完成除治5.9万亩,原定三年除治任务有望提前至两年完成。此前,在东台沿海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在海岸带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修复项目——川水湾1.9万亩海岸带湿地修复,成功恢复了淡水湿地、咸淡水湿地、咸水湿地等鸟类生境,全力保住百万候鸟的“饭碗田”。

退渔还湿、湿地修复、互花米草治理……五年来,持续不断推进湿地修复候鸟保护,“鸟类天堂”条子泥更加宜居。今年这里首次发现丹顶鹤来此越冬,2月2日世界湿地日当天,一只虎头海雕首次现身条子泥,条子泥已记录到鸟类增加至413种,成为独具魅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境课堂,随着暑假临近,条子泥又将迎来暑期研学打卡高峰。

生态名片更加靓丽

近日,由江苏省广电总台重点打造,以条子泥湿地为主要取景地的首部4K 高清自然类纪录片《连接世界的中国湿地》,亮相全球纪录片行业盛会——法国阳光纪录片节,这是继今年4月份在戛纳国际电视节上成功展示后,条子泥湿地再次令世界投以惊艳的目光。该纪录片沿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进行采访拍摄,全景呈现湿地“生态朋友圈”,向全世界宣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主张、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故事。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效应的日益显现,条子泥在国内、国际各种论坛、报告、会议上持续“刷屏”。

今年1月25日-27日,候鸟迁飞通道及栖息地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广东深圳举行。国内外专家围绕“勺嘴鹬保护”“海岸带滨海湿地演变与保护修复”等主题进行充分讨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样本”——条子泥湿地的保护经验被安排在会上做专题分享,条子泥湿地研究院科研团队分别作了《条子泥高潮位栖息地保护管理研究》等三场专题报告,推介创树鸟类迁飞通道沿线生态保护标杆、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打样示范的“中国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4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核心科学计划“海岸带预测计划”全体成员会议上,公布了全球首批124个海岸带创新示范站入选名单,我国共2个创新示范站入选,由南京师范大学牵头发起,联合南京大学、宁波大学相关团队共建条子泥区域为主研究站点的长江三角洲创新示范站榜上有名。

据了解,“海岸带预测计划”面向全球海洋和海岸带观测、预测、标准化、开放共享和可持续性提升5个目标,形成全球化的海岸带研究网络,以开展全球海岸带预测模拟实验。

专家介绍,长江三角洲创新示范站地处中国东海与黄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盐城湿地和南黄海辐射沙洲等地标性海岸带地貌,使其成为研究陆海相互作用和环境动态的理想场所。东台沿海条子泥海域是这片区域的主体部分,这里分布有全球最大的辐射沙洲脊群。“该区域复杂的气象和海洋现象,如大陆架环流、边界流、潮汐、波浪和径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使之成为全球海岸带预测计划的关键节点。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4月18日至19日,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鸟类保护与研究协会的专家组,与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中方专家团队汇聚条子泥湿地,共同研讨濒危鸟类勺嘴鹬的保护对策,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保护和监测共享物种、成果应用和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俄罗斯北极圈一带是勺嘴鹬、黑琵鹭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条子泥是这些候鸟迁飞途中关键的栖息地、补给站。中俄两地加强协作,共同保护好这条迁飞生命通道,对于维护这些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意义重大,体现了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俄罗斯鸟类保护与研究协会副主席尼基塔·切尔涅佐夫高兴地说:“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这次在条子泥进行的这场研讨,增进了中俄两国科学家的业务交流。我们知道,有些迁徙到亚洲的鸟类保护需要很多国家共同努力,所以这样的研讨活动非常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前国际湿地公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表示:中俄科学家交流意义非常重大,俄罗斯是主要的候鸟繁殖栖息地,条子泥是最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我们和俄罗斯紧密合作,更进一步认识候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怎么样保护这些濒危的物种,非常重要。

期间,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伊莲娜·拉波女士将她丈夫叶甫盖尼·瑟罗耶奇科夫斯基生前用过的第一个观鸟望远镜捐赠给东台条子泥湿地研究院,希望像他生前那样:守望条子泥,守护勺嘴鹬。伊莲娜·拉波的丈夫叶甫盖尼·瑟罗耶奇科夫斯基被誉为“勺嘴鹬之父”,生前曾五次探访条子泥,认为条子泥湿地是勺嘴鹬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

在捐赠仪式上,伊莲娜·拉波激动地表示:希望将叶甫盖尼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其未完成的事业。

从打造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样本”到创树候鸟迁飞沿线国际协同保护的“世界范本”,条子泥经验受到国际瞩目,条子泥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东台沿海经济区负责同志表示:将不断加大湿地修复保护力度,聚力打造50公里长、近十万亩的海岸候鸟栖息保护带、人鸟和谐友好社区,努力扛起候鸟迁徙保护的国际担当,为构建鸟类保护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