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乡村振兴奉贤方案
编者按
近日,“与新片区同行——长三角百家媒体看奉贤”城市全纪录活动在上海市奉贤区隆重启幕,来自中央媒体及长三角沪苏浙皖的近百家媒体齐聚奉贤,通过实地参观和面对面交流,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对奉贤进行数字化、全景化的传播与展示。东台市融媒体中心作为长三角城市受邀媒体,与长三角媒体同仁一道参与报道此次活动,并进行深入的实践学习。

奉贤地处上海之南,东倚浦东新区,西接金山和松江,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相传2500年前孔子弟子言偃到此地讲学,世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奉贤因此而得名。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悠久历史,今天的奉贤,正在上海“五个新城”发展版图上迅猛生长,探索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奉贤方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奉贤区柘林镇南胜村一片碧色的池塘内,五彩斑斓的香水莲花摇曳生姿,坐上大王莲穿行其中,清风拂过,阵阵花香淡淡扑鼻,甚是沉醉。
“香水莲能从3月开到11月,花期长,香味独特,不仅可以观赏,花还可以泡茶喝,花胶也是很好的美容面膜呢!”香水莲种植人兴高采烈地介绍着。在她眼前,观光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在她身后,一幢与莲共生的产业楼赫然醒目。
深耕“清莲气正”底蕴,探索“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的农村发展新路径,柘林镇南胜村以莲花产业为基础,建成120亩莲花种植基地,探索打造文农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新样板”。在莲花产业发展基础上,南胜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集体资产,村内芳香产业总部“莲创智谷”就是由流转出的闲置厂房建造而成,集招商总部、综合交易展示平台、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入驻莲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11家,有效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美丽的鲜花、宜人的环境,不仅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还让当地百姓也通过这一乡村振兴项目,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当地采莲农民介绍,采莲除了需要下水,体力上与做其他农活没差别,但收益却更加可观。眼下,暗生幽香的南胜村休闲娱乐丰富多彩,火爆的采莲项目每到周末宾客如云,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民宿营造出沉浸式的乡村生活,“莲创智谷”内手工、茶艺、花艺课应有尽有,赏花、采摘、品茶、观光的惬意田园生活精彩连连。

与南胜村发展特色产业不同,柘林镇迎龙村的小森营地则是乡村振兴的另一番景象。
不论是隐藏在田园里的咖啡屋,还是大都市中少见的灶火饭,抑或是错落在草地上的房车、帐篷,从空中俯瞰,迎龙村小森营地仿若世外桃源,露营、野炊、吃农家饭、划乌篷船、玩皮划艇……大批大批的游客逃离繁冗的都市生活,在这里寻觅惬意与放松。
充分放大“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让生态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迎龙村结合实际,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吸引诸多社会团体、市民家庭进村游玩体验,每月平均接待游客达2400多人次。把乡村打造成景区,迎龙村顺势开拓出厨师、船夫、后勤等160多个就业岗位,鼓励村民发挥自身特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当下,集休闲、餐饮、商务、露营、民宿于一体的乡村休闲体验区,锻牢了迎龙村乡村旅游产业链。
立足全市乡村振兴主战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奉贤正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把“三园一总部”作为奉贤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以农艺公园为核心,加快形成宜工、宜商、宜农、宜旅、宜教的总部集群,打造生态商务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青村吴房村成为全市标杆,庄行镇是上海唯一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目前,奉贤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庄行古镇坐落于上海南端,最早形成于600多年前,水网发达,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如今的庄行依然临河而居、倚水而眠。
为打造奉贤“一川烟雨”西部首发站,建设南上海新都市古镇新样式,“冷江雨巷”古镇更新计划应运而生。让古镇焕发新彩,庄行镇重塑老街风貌,充分挖掘古镇特色,以数字产业经济为亮点,打造多个文化体验站,滨水休闲带以及主题公园,游艇经济、网红经济相继衍生,在传承与创新中为古镇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在奉贤,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方式还远不止这些。
海湾村重新规划利用废弃厂房,改建成集足球、篮球、羽毛球、射箭于一体的“云溪湾里”综合性体育中心,不仅美化了海湾村整体环境,解决了周边市民运动场所欠缺的困扰,还为村集体增加收益,带动村民就业。
奉贤区最早开展民宿项目的华亭村民宿集群,以村域生态为底色,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同步带动多家民宿产业入驻,该村正逐步实现民宿集群化效应,成为足不出“沪”,放松休闲的旅游目的地。
存古村继承红色文化,打造“党建共建,梨缘先锋”党建品牌,带动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赓续“卖梨书记”帮助困难梨农卖梨的故事。该村鼓励村民将梨地和空置宅基房流转,利用经济杠杆撬动土地附加值,让村民共享收益,并利用1000亩蜜梨的优势,开发乡村民宿,把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成员,奉贤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中彰显温度,在产城融合发展中提高速度,在国际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探索深度。奉贤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加快推进“主动融入新片区、全面建设新城市、繁荣发展新农村、巩固壮大新经济”四项重大任务,着力抓好“融合构建大生态、加快建设大交通、提升发展大民生、全面拥抱大数据”四大重要支撑,以实干实绩实效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奉贤”之问,奋力走好“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记者感言:乡村振兴的路子不止一条,乡村之间可以错位发展,互补共赢,这是记者此次在“百家媒体看奉贤”活动中最深刻感受。特色产业、体育公园、红色文化、网红露营,当然,还有很多我们不曾抵达但依旧发展得蓬勃兴旺的乡村,它们都在立足自身实际中探索更新潮、更时尚的振兴方式。采访学习中,庄行古镇让我们联想到安丰古街,小森营地里仿佛看到最美红庄的身影,而“云溪湾里”体育公园又与我市正在打造的串场河景观带中开放式的体育场不谋而合。近年来,东台在让乡村振兴更加出彩上持续发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放大特色示范效应,积极植入人文、生态、产业元素,一幅西部优美水乡风情、中部淳朴平原风光、东部清新渔家风貌的生动画卷摇曳多姿。对标先进,借力赶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内涵“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借鉴“奉贤方案”,因地制宜拿出更加有效的举措,圆满交出乡村振兴的东台答卷。(赵小石 班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