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六旬木雕艺人潜心创作抒发爱国情-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六旬木雕艺人潜心创作抒发爱国情

来源:未知     点击数:2627     日期:2022-07-29 09:33:32
7月23日下午4时许,烈日当空,在时堰镇塘坝村二组52号一幢老民宅的二楼“朱付寿木雕工作室”内,年过六旬的朱付寿正聚精会神、手握雕刻刀,挥汗创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浮雕壁画《我爱你中国》。“这幅作品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再有十来天进行后期制作并油漆后作品就完成了,将首展于时堰镇


7月23日下午4时许,烈日当空,在时堰镇塘坝村二组52号一幢老民宅的二楼“朱付寿木雕工作室”内,年过六旬的朱付寿正聚精会神、手握雕刻刀,挥汗创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浮雕壁画《我爱你中国》。“这幅作品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再有十来天进行后期制作并油漆后作品就完成了,将首展于时堰镇艺术红庄展厅内,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朱付寿动情地说。

细看《我爱你中国》浮雕作品,整体造型似一艘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帆船,鲜艳的党旗下,中间是天安门城楼,两边有松柏,下方有九束万年青图案,再下方为56朵葵花向着太阳,上方还有和平鸽在美丽的蓝天展翅飞翔,形象逼真、做工精细。

朱付寿介绍,今年3月起就开始构思、创作《我爱你中国》浮雕壁画画稿,反复推敲,几易其稿。作品底板选用优质的椴木,边框选用红花梨硬木材料,宽1280毫米、高760毫米。

为了赶制作品,每天清晨,朱付寿带上妻子给他准备的饭菜,从时堰集镇的家出发前往三公里外塘坝村的木雕工作室,一干就是一天,常常是深夜才回家。

今年61岁的朱付寿,出身于木工世家,自幼酷爱绘画,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1978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负担重,他不得不放弃“画家”梦,随叔叔去上海学木工做家具,开始接触到家具上面的装饰工艺——木雕。由于有绘画基础,加上在父亲那里学到基本的木雕操作技法,两年后他不仅能自己独立做一手好家具,而且拥有一手雕刻“绝活”。1984年起,朱付寿带着徒弟和团队先后到内蒙古、河南、河北做家具和雕刻古建筑装饰。虚心好学的他,还专门去全国雕刻之乡——浙江省东阳市学习和探索木雕技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木雕艺术风格。

传承红色基因、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怀在朱付寿心中扎根,这些年他创作出多件饱含爱国情怀的木雕作品。2000年在我市举办的工艺美术节上,他创作的木雕作品《东方巨龙》荣获金奖,同年9月《东方巨龙》雕刻作品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参展受到一致好评。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朱付寿专门购买紫血檀红木创作木雕作品《南湖之光》,收藏于市非遗展览馆。创作反映廉政教育题材的木雕作品《清荷飘香》,造型看似厚厚的一本书,刻有《清廉颂》诗句,展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风格。朱付寿还和弟子一起,为坐落于时堰镇的省文物保护单位、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故居,制作一幅高2000毫米、宽3000毫米的大型砖雕壁画,形象展示了冯道立先生治水、修堤、筑坝,一心为民解除水患的宏大场面。在潜心创作的同时,朱付寿不忘社会责任,先后辅导近40名木雕艺人传承木雕技艺。

辛勤的付出结出累累硕果。朱付寿被评为市“十佳民间工艺师”,“时堰木雕”被列入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7月初朱付寿被吸收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刘进涛 武桂成 程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