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夜间经济点亮东台新“夜”态-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夜间经济点亮东台新“夜”态

来源:未知     点击数:2755     日期:2023-06-19 09:01:06
美味小吃、创意集市、潮玩活动……夏日来临,气温攀升,城市夜经济再度活跃在大众视野。夜间经济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更创造出了丰富的消费场景,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带动就业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通过引领“夜购”时尚、做


美味小吃、创意集市、潮玩活动……夏日来临,气温攀升,城市夜经济再度活跃在大众视野。

夜间经济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更创造出了丰富的消费场景,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带动就业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通过引领“夜购”时尚、做优“夜赏”业态、丰富“夜余”生活,培育消费增长新亮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天,就请跟记者一起走进这“八小时外”的生活,看东台如何留住人间“烟火气”、催生消费新“夜”态、点亮城市夜经济……

“地摊经济”打通社会发展毛细血管

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和生机,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考量,也离不开繁华喧闹的夜市与地摊。当下,“地摊经济”演变成一种新业态,逐渐成为一个地方“烟火气”的象征。

“白天田里忙,夜晚撸串忙”,近段时间以来,这句打趣的“网络语言”成为部分市民的真实写照。6月13日晚,在市区城北花园(十八幢)附近,流光溢彩的华灯下,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里尽情享受着“逛吃”的乐趣。

37岁的沈新华是东台镇三灶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12岁的女儿在一摊点前等待美味出锅。“我们是专程跑来凑热闹的。”拿到了等待已久的“美味”,沈新华笑嘻嘻地同记者说,“想吃的东西在这儿都能找到,特别方便,而且价格实惠、口味地道,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夜市,不光孩子喜欢,我们大人也喜欢!”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市区东园路上。“凉皮要酸甜的还是咸辣的?”“鸡蛋饼加烤肠,不要辣是吧!”“好嘞,臭干一份!”……6月14日傍晚,夜幕还未降临,各式各样的摊位沿着东园路一字摆开,摊主们麻利地倒饬着手上的活计,各色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整条街上,摊贩的吆喝声、顾客的交谈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顾客,小蛋糕很受欢迎,明天要多做一点。”还没到19:00,摊主邵雅舒精心准备的30盒小甜点就被食客们一抢而空。“现在网络上不是流行‘摆摊’创业嘛,就想着要不要做一些点心拿来卖,也能补贴家用。”由于成本低、方式简单,“摆摊儿”成了作为全职妈妈的她创业的第一选择。“今天的营业额大约在500元左右。”邵雅舒直言,这样的销售业绩给了她极大的信心,“虽然不多,但还是很有成就感,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小地摊”关系“大民生”。作为消费市场的“毛细血管”,“小地摊”一头连着“消费”,一头系着“就业”,是城市生活的“温度计”,也随着城市经济的脉搏一起跳动。然而,一直以来,因其独特的经营特点,“地摊经济”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城市管理的“心头痛”。城市需要市容秩序,也需要人间烟火。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在政策利好上持续加码,“地摊经济”被赋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让“地摊经济”从城市管理的“心头痛”到焕发城市活力的“助推器”,需要城市治理的大智慧。“在逐步放开‘地摊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堵’也要‘疏’。”那又该如何疏堵结合,让小地摊再现活力呢?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直言,“地摊经济”要想长“红”,必须要管好流动摊位,做到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

“合理布局疏导点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延长错时管理时间,强化巡查频次的同时也坚持柔性执法、服务为先的理念。”该工作人员透露,管理过程中,他们坚持以正面劝导教育为主,以督促整改、消除隐患为目的,引领广大经营户按照城市管理要求有序经营。

东台“地摊经济”能够平稳有序地“活”起来,靠的是人性化的管理与精细化的服务。今年以来,我市将“地摊经济”作为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模式,迸发出更多生机与活力,让城市更有温度、经济更具热度。

“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超有序开展‘外摆经营’,并结合特色打造游乐区、跳蚤市场等户外夜市,既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也能为周边商铺集聚人气。”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现在政府规划出摊位让我们经营,出摊安心了不少,生意也好了起来。”在东亭南路疏导点,有十多年“摆摊”经历的老摊主徐根良感慨道。

人间烟火气,安全是底线。“地摊经济”要长“红”,除了管理要跟上,更重要的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这也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工作智慧。

夜生活花样迭出玩转消费新“夜”态

不论是东园路上,还是城北花园边,都只能算是普通的夜市,实际上,东台的夜晚有千万种姿态。

废弃游轮成夏夜打卡点——

同朋友们寻一片草地坐下,谈谈一天的琐碎;靠着游轮吹吹夏日的晚风,看夕阳归家;天色渐暗,当美食的香气裹挟着城市最质朴的烟火气袅袅升起,不远处的草坪就响起了有关青春的旋律……今夏,东台最“火”的地方莫过于串场河滨河特色街区。

25岁的张萌对这一处夜间宝藏打卡地赞不绝口。她说,传统意义上的夜市形态单一,不是吃的就是喝的,看得多了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而串场河滨河特色街区几乎结合了当下所有的最潮“夜间元素”,风景美丽、活动丰富,让人眼前一亮。“喝酒撸串、野餐露营、围炉夜话、Live现场……以后我再也不愁找不到地方玩啦!”张萌笑着说。

串场河滨河特色街区位于城区西北角,北起204国道大桥,南至海道桥,总绿化面积达50公顷。依托串场河,这一长约8.6公里的特色街区就像一条时光轴,串联起以自然观景为主题的生态绿廊区、以健身游玩为主题的滨水生活区、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游轮休闲区和以历史记忆为主题的西溪休闲区这四大片区。

“四大片区各有特色,却又相融相通,市民们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夜生活。”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一”前夕,趁夏日来临之前,该集团对码头闲置草坪、林下空间、非住宿帐篷区及游轮内外部进行了亮化、美化,同时,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串场河浪漫之夜”等夜生活主题文化节。目前,串场河滨河特色街区已进入常态化运营。

形式多样的夜间休闲活动,不仅点燃了大众的消费热情,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品味生活,更有利于培育城市夜间消费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据市城投提供的数据显示,“串场河浪漫之夜”活动开展期间,共吸引市民4.5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

“星级夜市”引来市民蜂拥尝鲜——

近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夜间经济持续升温,让“夜市”不再是“路边摊”的专属,而成为东台高端餐饮转型的一种新模式。

6月15日晚,华灯初上,位于港汇国际大酒店门庭东侧的夜间大排档逐渐热闹起来。前来就餐的市民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块儿,喝酒撸串、闲话家常。在菜品方面,则主要选择了夏季最受欢迎的小龙虾、烧烤等作为主打,还有酒店特色菜供食客选择。

“前阵子路过的时候发现这儿有个大排档,走过来一问才知道居然是港汇办的。”星级酒店开起大排档,这让家住锦绣华府的市民许成成好奇不已,“当时我就在想,酒店大厨烤的串儿会是什么味道呢?”趁着下班早,他二话没说便拉着同事来这儿品尝。

和许成成的“初次尝试”不同,张薇算是这家“星级夜市”的老客。“我是富安人,因为工作原因目前一个人住在台城。”张薇告诉记者,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平日里,自己最爱吃的就是烧烤,但出于卫生考虑,味蕾一直得不到满足,“星级酒店‘背书’,专业大厨掌勺。这家大排档让我吃得过瘾、吃得安心,而且价格也很实惠。”

“星级夜市”为啥这么火?不少顾客反映,环境好、服务规范、价格合理,更重要的是星级酒店出品品质有保障,“更卫生也更安全”。

操作区内,大厨们或烤着串,或颠着勺,浸了油的蔬菜在锅子里发出“滋啦啦”的声音,没过多久便有阵阵美食香气随风飘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虽然是一家露天大排档,但厨师们仍着装整齐、操作规范。

“虽然价格亲民,但食材的品质与服务的质量并不会降低。”负责制作烧烤的一名厨师这样回应记者的询问。

星级酒店缘何放下“身段”做起大排档呢?港汇国际大酒店相关负责人仇应生给出答案:“疫情期间,饭店的经营受到一些影响。这也是我们积极转型、创新经营方式的一次尝试,能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转变发展思路,趁着“夏季红利”向夜间经济精准发力,同时,将实惠亲民的大排档价格、星级大厨的烹饪水平与整洁干净的室外用餐环境相结合,“星级夜市”既抢占了“夜间市场”的一席之地,也为更多喜欢夜市的东台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文旅融合新姿态点亮城市夜经济

西溪的夜晚是多姿多彩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就“活”了起来。

灯光旖旎的草市街上,烟火气袅袅,着一身汉服仿佛一秒就能穿越回灿烂的盛唐;七绕八拐之后,一条条窄而深的小巷柳暗花明,伴着潺潺溪水流入了游客们有关江南的梦境,那是曲径通幽的犁木街;人潮如织的非遗集市,贩卖着来自过去的“信件”与一代代手艺人的坚持……恰逢其时,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再度重现。

“我们刚看完演出,真的十分震撼!”63岁的游客刘维岳口中的演出,是西溪景区根据非遗“董永传说”打造的《天仙缘》实景演艺。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经过声光电情景交融的精彩演绎,让从上海来旅游的他赞不绝口,“当这段耳熟能详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我们还是忍不住为它动容。”刘维岳直言,这是一次美妙的体验。

和刘维岳同行的游客冯志祥则对古镇的夜景与它背后蕴藏的厚重文化氛围表示认可:“虽然是冲着这场演出来的,但西溪的夜景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冯志祥说,行走在西溪古镇,随手拍摄一个画面都可以写成诗,“能够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积淀”。

除了古今融合的演出与流光溢彩的夜景令人啧啧称赞,西溪景区还有很多丰富多样的夜间项目引人驻足。记者了解到,西溪景区建有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海春塔苑、逅海街区、草市街、犁木街、西溪植物园等景点。“在这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里,我们打造了155个夜间文化娱乐设施。”景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这155个夜间文化娱乐设施包括但不局限于餐饮、购物、灯光秀,增加了文化、表演、康养等产品供给,助推古镇西溪丰富文旅业态。

拥有100多种特色小吃的草市街主打人间烟火气,犁木街着眼于大隐于市的“诗与远方”,逅海的美食美味美酒彰显青春活力,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以情景演绎打响文旅IP……六大景点各有特色,“夜演、夜游、夜宿、夜购、夜读”一应俱全,在构建了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的基础上,也满足了游客多元消费需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西溪充分借助历史和文化特色,融合优势文旅资源,积极打造集实景演艺、民俗展演、购物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全力促进夜经济多元化发展。

经了解,记者发现,掘金夜经济,西溪只念好了一个口诀——“坚持文旅结合,牢抓特色亮点,做好配套服务”。而这一口诀,也为西溪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更多的游客量与更大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西溪旅游文化景区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0%,单日最高游客量达9万人。(贾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