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东台建设驶入快车道
机械手臂“大显身手”,社区服务一键上“云”;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与市人民医院专家面对面,市民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办尽所有事……一个个生动场景,映照着我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创新。数字赋能,让城市发展能级全面跃升。
近年来,我市上下把握变革大势,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不失时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通过将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数字东台”建设大潮中踏浪前行。
技术革新释放市场潜能
“智造”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购的控制柜器件板上没有安装孔。”6月8日上午,展一智能科技(东台)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发现问题的装配工程师韦忠瑞在终端敲下这一行字。很快,这则讯息就通过网络“飞”到了吉林大学工学博士、该公司总经理张飞宇的眼前。“这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实现了全部门、全流程乃至全链条网络互联。我们的员工不论是在东台,还是在长春,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这套系统‘一网打尽’。”张飞宇透露。
以韦忠瑞反映的这一情况为例,问题被发现后将会通过该系统上传至云平台,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会根据问题发生的实际情况,再“派单”给具体工作人员跟踪解决,“如果是设计上的问题,则由产品设计人员负责改进;如是制造方面的问题,则落实到生产线进行处理……”张飞宇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的非标自动化生产线订单需求日益增长,但因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诸多问题。本次上云建设构建起完整的生产网络,实现事业部网络互联,搭建起新的数据中心。同时,还完成了对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使它们可以通过网络与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人员不用跑,数据多跑路。智能化升级提升了公司信息化能力,实现了公司数字化运营,更提高了工作生产效率与企业‘接单’能力!”张飞宇向记者透露,据该公司内部数据统计,云软件平台使单一生产效率提升了5.5倍。可以说,企业智能化激活了市场潜能,也让“展一”拥有了更多可能。
“只闻机器响,不见操作人”。6月8日下午,记者在位于东台镇四灶村的江苏祥华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机械手臂不停转动,生产线上热火朝天。“十多条快速生产线,只需要几名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各类数据的实时监控,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祥华科技总经理王玉祥告诉记者,为积极响应企业智能化改造,今年初,公司花费200万元引进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并于6月正式投产。自投产以来,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产能得到全面释放,“作为一家小微企业,全自动生产线的正式投产,让我公司在业内率先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企业发展未来可期。”王玉祥感慨道。

城市离不开产业。着眼“智造”,是我市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以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引进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实施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建设三大行动,推进企业智能化;依托互联网大厦、云谷等创新平台,加速突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推进跨界融合,加强智慧园区建设,推进服务智能化……
凭借这一套“组合拳”,我市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裂变式发展。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军企业领胜城科技形成前端材料、中端精密结构件、终端模组及整机组装全工序流程,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模切制造商;移动通信产品专业配套商领益集团建成涉及产业门类最多的研发生产基地;在领胜城科技周边数公里范围内,集聚了科森科技、润田电子、喜锐电子、同益新材料、雅森电子等20多家规模企业。此外,贺鸿电子、富乐华电子、富乐德石英、富乐华功率半导体研究院相继落户东台,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创新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发展同样势头强劲……显然,“智造”已经成为我市快速推进产业强市的鲜明特征。

取智于治激发治理活力
“数据”助力基层治理减负增能
6月7日8:40,数字城管信息巡查员老王骑上电瓶车,开始了他的“城市找茬”工作。不论是城市的主次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只要发现市容秩序、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绿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他就会立刻停下,并拿出手机记录下来。
“将拍下的图片、精准地点与问题描述上报给数字化城管中心平台,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处理!”老王解释道。
信息采集员通过手机同数字化城管中心平台相连接,信息上传后,会由中心平台人员进行分类,并按照内容将数据分发到每个部门。“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数字化城管平台让我们‘有的放矢’。”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直言。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另一头,高新区红烈社区专职网格员李玲也来到了她的“包干地”——康和花苑一期。刚走进去,李玲便指着小区门口的一条排水沟渠骄傲地同记者说:“这就是我们网格员的工作成果!”原来,在一次走访摸排过程中,李玲从居民口中得知,因小区所处地势低洼,每逢雨季都会因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一下雨就“看海”,这让居民们苦不堪言。了解情况后,李玲迅速将这一情况通过“盐政通”手机APP进行上报,没过多久便得到了解决。
“我们每天都会对网格员的巡查时间、巡查轨迹进行督查考核。”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格员在巡查走访中发现的城市管理、矛盾纠纷或公共安全等问题,都会第一时间上报,“若网格员无法自办自结的,我们平台的工作人员会实时跟踪、协调、督办,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
社会信息采集在网格,服务群众落实在网格,问题矛盾解决在网格。通过建设统一调度的“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充分调动市直部门、街道、社区等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并通过智慧化指挥、网格化管理、多元化联动,实现了基层治理与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使得基层服务全覆盖、零距离。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既包括建筑、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人车物、水电气等各类要素,其在物理空间上纵横交错,产生的数据信息纷繁复杂。科学治理,数据先行。如何“治理”好这些数据,是建设“数字东台”的关键所在。
“如果将各个管理元素比作神经元,那它就是城市治理的‘中枢系统’。”普天智慧城市投资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何生口中的“它”,就是坐落于高新区的东台市云计算数据中心——485平方米的设备机房、150平方米的供变电室、一台台亮着数据灯的黑箱子,构成了东台“城市大脑”,“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数据都会在这里进行实时地汇总。大到城市管理、政务办理,小到交通出行、环境卫生等各类事件,都可以通过前端监测,后端一览无余。同时,系统还会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管理者‘靶向施策’提供依据。”以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叶何生直言,“城市大脑”增强了风险预警能力和管理处置水平,创造了以数据管理城市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从人力密集到人机交互,再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依托“城市大脑”这一数字底座,东台正逐渐成为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生命体”,“城市变‘聪明’,治理也逐渐成为‘智’理”。
技术“面子”转向民生“里子”
“智慧城市”解锁民生服务新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了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里的水电气一样与居民的日常紧密相连。而一座高水平“智慧城市”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这座城市的居民。
朱巧玲今年73岁,家住东台镇长青六组。她告诉记者,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症,需要长期服药,但因腿脚不好,孩子们又长期居住在外地,所以过去要买药,都要等子女们回来,“现在好了,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快递员立马就能‘送药上门’,前后最多一个小时,给我们省了不少麻烦!”
除了送药上门,前不久刚做完静脉曲张手术正在卧床休养的市民马自强也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一回“智慧医疗”的红利。“有了互联网医院,我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按摩保健服务,十分便捷。”马自强对互联网医院的“送护上门”服务赞不绝口,“只要我们有需求,他们就会上门服务。从我出院到现在,他们已经来了好多次了!”
点开东台政务服务网,眼前赫然出现“东台最懂你 政务服务旗舰店”几个大字。在东台,办事儿真如淘宝点单那样简单?刚从上海回乡准备创业的张才望最有发言权:“我所在的镇离市区远,开车得1小时左右。但从填报资料到通过审批,我只用了30分钟。”动动手指即可办证,谈及这次办证经历,张才望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都说最多跑一次,但在东台却可以一次都不用跑。咱们东台实在是太‘牛’了!点赞!”
采集学生作业和考试等过程性数据,判断学习成效,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围绕教学闭环,为老师提供高效备课、互动课堂、精准辅导等全景教学服务……“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东台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了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普天公司技术总监吴凯告诉记者,目前,东台智慧教育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重点包括东台智慧教育云平台与东台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后期,将通过教育一体化服务平台面向学校和社会提供集网上阅卷测评系统、新高考选排课、学生生涯规划、网络空间学习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教育云分享服务,致力实现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部门测评互动的教育资源共享,全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体系走进现实,东台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吴凯感慨道。
东台镇望海社区、新兴社区、东园社区搭建了三个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汇总了三个试点社区内统一、实时、准确的人口、房屋、法人、地理信息、党建等基础数据。社区内,依托前端网络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车牌识别等智能传感设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赋予社区物业智能管理功能,满足了社区人口与安全综合管理的需要。“没想到,一个老小区也能变得这么智能!”65岁的望海小区居民楼生根直言,智慧社区让他感到舒心又安心。
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在无数个民生服务新场景里,“数字东台”的“轮廓”愈发清晰,越来越多的智慧化应用正在逐渐普及,为生活在这座“智慧之城”里的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而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证明着,在东台,技术不是“面子”,服务的是民生“里子”。(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