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向美而行 谱写东台绿色生态新篇章

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成群的鸟儿自在嬉戏,初夏的条子泥湿地美不胜收。漫步城乡,满眼皆绿意,处处是风景。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家园,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绿色,已成为东台引以为傲的发展优势和城市品牌。

发挥资源禀赋 深层次擦亮生态名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壮大绿色经济,推进基础设施投入、城乡环境整治和突出问题整改,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的生态资源禀赋为“生态立市”战略构建了坚实的可持续发展根基。
着力建设环境优良的美丽东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完成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和14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高标准实施“一片林”工程;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致力打造和谐生态人居,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城乡联网供水全覆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健全。
以全域视野厚植绿色生态,匠心打造长三角最美绿心。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被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评审为“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720”高地被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条子泥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全国首批四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创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梁垛河口—方塘河口岸段获评首批美丽海湾省级示范项目,条子泥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6个一级生态试验岛之一。
打造生态卓越的滨海湿地城市。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入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事迹名单;通过实施退渔还湿等自然保护地修复工程等,退渔还湿,鸟进人退;发展独具东台特色的生态产业,种养循环农业、以新能源及装备等为代表的沿海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启动“两山”基地创建前期准备工作。巩固创建成果,统筹谋划“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路径。开展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制订完善并组织实施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方案,稳步推进7大类27项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放大条子泥生态价值,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范例。打造“美丽海湾”生态名片。巩固条子泥国家美丽海湾、梁垛河口—方塘河口岸段省级美丽海湾成果,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水质达标攻坚,协同推进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争创第二批省级美丽海湾。

聚力减污降碳 多路径改善环境质量
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以强化执法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执法效能不断提升。突出环境执法重点,持续开展各方面专项执法检查,通过采取双随机、清单式、暗查等检查方式,强化环境执法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经济长效发展。持续开展“绿盾”行动,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注重源头治理,严把环境准入关口。
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在重要水体全面达Ⅲ类的基础上,力争COD、总磷、总氮等主要指标同比改善。坚持流域治理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实施梁垛河小流域示范工程治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排查整治,同步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农田退水生态化修复。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整治,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改善,坚持微环境整治与大户治理相结合,在深入开展省控站点周边微环境整治的同时,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排放大户及高值区域的治理和监管;坚持源头治理和深度减排相结合,推进清洁原料替代、锅炉窑炉改电改气等源头治理,持续开展治理设施提档升级、提标改造等深度减排,完成绿色生态化改造。

主动担当作为 全方位护航绿色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实现新跨越。2022年东台生态环境局先后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标兵集体”“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集体”;市攻坚办被省攻坚办表彰为“全省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为稳经济、促发展贡献了环保智慧。
2022年审批各类项目环评119个,新核发、变更、延续许可证218个。为天永智能、辰泓、易立翔、耀鸿电子、实禹光电等42个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与省厅对接,全程跟踪沿海经济区规划环评,省厅正式批复同意。
持续开展走进镇区服务活动。在走进“三区”服务的基础上,深入镇企,主动上门,主动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助力解决项目落地、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统筹开展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多渠道梳理减排工程,多维度挖掘减排潜力,建立区域污染物总量指标储备库,保障重大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探索开展“体检式”执法指导,将环境执法与服务地方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宣讲培训、组织座谈等形式,指导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形成清单,推动整改,既达到问题整改的目的,同时助企纾困,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组稿:顾敏 赵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