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群策群力 保护候鸟迁飞通道-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群策群力 保护候鸟迁飞通道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088     日期:2023-05-17 08:31:11
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致辞中强调,“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为加强候鸟迁飞通道沿线协同保护,5月11日至14日,条子泥湿地举办“鸟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爱鸟自然笔记、观鸟赛等系列活动,围绕加强候鸟重要栖息地食源保护、水鸟越冬同


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致辞中强调,“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为加强候鸟迁飞通道沿线协同保护,5月11日至14日,条子泥湿地举办“鸟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爱鸟自然笔记、观鸟赛等系列活动,围绕加强候鸟重要栖息地食源保护、水鸟越冬同步调查、公民科学参与等方面群策群力,丰富条子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提出候鸟迁飞通道沿线协同保护“中国方案”。

专家论坛 各抒己见 护鸟迁飞

剖析鸟类“食谱”,关注鸟儿的“口粮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贾亦飞认为,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中心节点,条子泥拥有全球最大的粉沙质潮间带,底栖生物十分丰富,是鸟类的“天然大食堂”。条子泥底栖动物种类跟数量的丰富,直接反映了以它为食的鸻鹬类候鸟类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这是非常直接的关系。接下来要把它定量化,将研究结果更好地用于保护这里的珍稀濒危物种。

建议在引导公民科学参与方面着力破题。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周延表示,游人下滩赶海跟鸟类取食会存在一些冲突,但如果完全禁止游客进入保护区域,并不利于生态保护理念的科普推广。如何把公众参与与鸟类保护科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公众在领略世界自然遗产风光的同时,不干扰鸟的栖息,是一项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

放大条子泥生物保护的“样本”“范本”效应,在协同加强迁飞通道保护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红树林基金会(MCF)常务副秘书长蒋勇认为,这次论坛讨论了如何同步调查监测,如何数据共享、实现协同等具体措施,并探讨交流了如何帮助保护地百姓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等议题,非常具有借鉴推广价值。要把条子泥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有序的品牌打造,带动整个迁飞沿线的其他保护地共同保护好候鸟迁飞通道。

720观鸟赛 领略“候鸟天堂”魅力

5月13日,条子泥720观鸟赛举办,由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亲子家庭、学校观鸟社团等组成的13支队伍参赛。比赛选手们4-5人一组,团队作战,在条子泥指定范围内,开展观鸟活动。

当天早上六点,各参赛队就纷纷来到踩好的地段点位,开始工作。记者上午十点左右,沿条子泥大堤一路探访,碰到几支参赛队,参赛选手们大饱眼福。

来自大连的1416队观察记录到50多种水鸟和林鸟,包括红嘴鸥、燕鸥、极北柳莺等。

来自南京的参赛团队观鸟运气更好,当时观察到70多种,有蓝翡翠、黑羽卷尾等林鸟,黑翅长脚鹬、反嘴鹬、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等水鸟。

由北京、深圳等不同区域组合的英歌燕舞队由于有观鸟“神器”——高清晰度单筒助阵,战绩更胜一筹,已纪录上传了80多种鸟,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国宝级的东方白鹳等,格外开心。

比赛持续至下午5点结束,13支队伍共记录178种鸟,分别摘取优胜奖、最佳预测奖、至尊鸟种奖、特殊贡献奖。通过观鸟赛,选手们充分领略了条子泥“候鸟天堂”的魅力。

习作自然笔记 播下爱鸟种子

5月12日,在条子泥湿地,一场名为“我与湿地的故事”公益讲座和爱鸟自然笔记活动吸引不少学生踊跃参与并沉浸其中。现场气氛轻松活泼、趣味十足。

活动主讲人是来自深圳市福田中学的高级教师田穗兴,他同时也是一位资深鸟调员,担任深圳自然大使、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讲座内容主要选取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珍稀物种黑脸琵鹭等为样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鸟的外貌特征、栖息规律、生活特性等知识。讲座结束后,老师当场带领同学们到户外湿地,操作专业工具,掌握观鸟识鸟技能,并引导大家用自然笔记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展示呈现。

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令参加活动的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趣味盎然,收获颇丰。

田穗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在心中播下爱鸟护鸟的种子,身体力行参与湿地保护,守护好鸟类家园。 陆军 刘进涛 黄伟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