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三十载 倾力当好领头雁
刘怀仁:
扎根基层三十载 倾力当好领头雁
五烈镇甘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怀仁3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带领村民把一个交通闭塞的小村落建设成一座生态宜居的特色田园村,把负债累累的穷港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今年,我们重点打造伯乐农庄项目,使其成为留得住乡愁、找得到乐趣、看得见美景的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连日来,刘怀仁奔走在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现场,和同事们商量着今年在乡村旅游方面的打算。
近年来,甘港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的配套功能,做精做优乡村旅游,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旅融合辐射面积已达400多亩。“这几年,大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把发展乡村旅游、做好生态文章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了一条以村史馆、百坊园、百果园、百草园等组成的‘一馆三园’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实现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刘怀仁说。
30年前甘港村负债累累,交通闭塞。面对亟待发展的落后村庄和乡亲们的期待,刘怀仁放弃镇属企业负责人岗位,回到家乡甘港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刚上任,刘怀仁着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村里实在不富裕的“钱袋子”,让他犯了难。身为“领头雁”,他四处筹钱,村里党员干部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行动起来。同时,刘怀仁和村里党员干部商量解决方案,对几家村办企业进行改制,用三年时间将村里的债务全部还清,甩掉包袱的甘港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998年,跨度82米的甘港大桥建成,给发展带来了希望。村里编制发展规划,确立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的初步方案。为了流转土地建工业园,刘怀仁走村入户,常常至深夜。2003年,甘港工业园建成,当年便引来9家企业落户,村里工业收入首次破亿元。村集体经济渐渐高涨,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随着生态居住区、新型农村社区的相继建成,村民们搬进一幢幢别致的小楼。为改善生态环境,全村关闭、迁移了所有散乱污企业,并开展串场河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甘港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稻田画观光区、惜禾桃园、草莓采摘园……如今的甘港俨然成了一幅画,天南海北的游人络绎不绝。2022年全村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集体积累达12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万元。甘港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美丽宜居乡村、全国文明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杨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