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⑦ 聚焦民生关切 推动共建共享
本报评论员
江山万里,人民至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祝大家“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收入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坚持以发展创造就业、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居民增收。要扎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开展“入企探岗”“云端送岗”“援企稳岗”保障企业用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困难群体就业,放大“来东台·赢未来”品牌效应吸引返乡创业。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推进机制,用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依托人才发展集团、黄海英才湾等载体,落实更多安居乐业保障,引进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好青年发展型城市。要着力稳定群众增收预期,积极发展电商直播、快递物流、家政服务等业态,培育无人机飞手、智能汽车测试员、储能电站运维员等新职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居民增收。
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勇突破,就是要更好回应“三项民生关切”,办好公共服务暖心事。围绕“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实施领航名师和骨干教师提优培养工程,推进“学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加强校园本质安全建设,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围绕“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全面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提档升级十大中心、二十项共享功能,打造更具示范性的全国医改典范。围绕“老有颐养、幼有优育”,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养老事业;完善公办托育体系,全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创一批国家群星奖和省五星工程奖,建设彰显品质气质的书香东台、文明东台。
从保障和发展民生的角度看,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本。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落细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要从严抓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深化“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守好食品药品、金融债务、房地产等各领域安全,高水平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