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⑥ 坚持生态引领 加速优势转化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辩证统一提供了科学指引。良好的生态禀赋是东台最大的发展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要坚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一条路径”,壮大绿色生产力,奋进绿色现代化。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核心是激活绿色底色。不仅要持续擦亮让滨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典范”金字招牌,而且要面向全域,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创塑富有特质鲜明的绿色标识。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坚持工业农业生活“三源同治”,系统推进大气环境双控双减、农业面源污染攻坚、固废污染综合防治,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清澈河流、清朗天空、清新土地的生态空间生机盎然。要积极策应2025全球滨海论坛,持续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效,让全国美丽海湾熠熠生辉。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重点是突出创新赋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绿色理念推进产业提升,铸就活力澎湃的绿色引擎。要依托充沛风光资源,推动“源网荷储”一体融合,加快推进135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工建设120万千瓦风光同场项目,建成投运梁南集中式光伏和悦达共享储能电站,力争新能源装机容量“三年翻番”,绿电发电量突破60亿千瓦时,撬动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聚焦海洋经济,推进海洋重大平台载体、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海洋食品等联动发展。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培育碳流转、碳收储、碳质押等新业态,探索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溯源等新模式,推动林业碳汇资源通过国家首批碳汇认证。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关键是做好转化文章。坚持把康养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养眼风景化为产业优势,孕育效益丰厚的绿色价值。抢抓过境免签机遇,深挖世遗非遗品牌内涵,放大G344、S352两轴牵引效应,丰富“一号线自然风光”“三号线人文底蕴”特色体验,建优“两横两纵”精品路线。大力发展文旅农旅康旅体旅“四旅融合”新业态,在“四区同创”上取得新进展,黄海森林加快建设星空极宿、路亚基地,探索无人机瞰森林,打造生态度假首选地,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溪景区围绕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叫响“天仙缘”演艺品牌,放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效应,建设长三角夜游地标;条子泥景区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区,进一步丰富生态科普、亲子研学等业态,提升VR、AR体验,放大世遗核心区效应;全市域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