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开放高地
本报评论员
改革开放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瞄准百强县第一方阵,从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借势借力突破时空制约、链接高端要素,推进我市在时代进步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搏击奋进。
要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推进深层次改革。统筹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将改革的蓝图转化为生动的现实。要大力实施园区改革,突出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健全“管委会+集团公司”运营模式,促进园区布局整合优化、管理瘦身健体、空间“腾笼换凤”。要大力实施国资国企改革,结合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和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强化资产盘活、资本引导、资金监管,实现资产管理能力和收益双提升。要大力实施“三农”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闲置农房出租入股盘活利用、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改革事项,释放农业农村生机活力。要深化营商服务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细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高水平推进“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高效便捷、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要放大数字化医共体建设、供销社改革、婚俗改革等特色改革成效,高标准推进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形成更多示范样本和首创经验。
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扩大全面性开放。抢抓经济地理版图深刻重塑机遇,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融接上海大都市圈,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便捷往来、加速集聚。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优化跨境电商产业园载体服务,发挥公共海外仓平台作用,鼓励引导各类主体“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培育壮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围绕建筑业突破发展,鼓励引导本土建筑企业与央企国企组建联合体,积极拓展埠外建筑市场。
要以放眼全球的眼界做强高能级载体。园区和镇域是东台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要扛起使命担当、贡献关键增量。经济开发区作为“项目建设主战场”,要锚定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目标,提升电子组件、晶硅光伏、储能电池等优势产业链,壮大无人机制造、智能终端装备等新兴板块;高新区作为“科创产业新高地”,要聚焦半导体、新能源领域,大力招引高科技、成长性企业和科创服务业,创成省级高新区;沿海经济区作为“蓝色经济增长极”,要在大健康产业、海洋经济上接续发力。镇域要选准赛道、深耕主业,久久为功发展特种合金、智能电机、电子信息、纺织印染、船用装备等优势产业,坚定走好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