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乡村善治示范样板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幸福画卷
“爱党爱国爱家乡,热心公益友邻邦……”在东台镇华灶村,一首旋律悠扬、歌词质朴的《华灶村村规民约歌》成为村民口中的流行曲;
“自从有了积分制,我家门口的杂草没了。”安丰镇九桥村推行的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受惠者”;
到村组一线巡查、到田间地头办公、到百姓家拉家常,三仓镇“书记走村”行动,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
因村制宜、因人施策。在我市广袤的田野上,一首歌、小积分、走村行动等治理模式,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村民们前行的道路,汇聚成推动乡村治理的强大力量。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乡村治理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县作了《推进高水平乡村治理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经验交流。
坚持“党建带村建”,打造凝聚力强的共同家园。乡村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我市大力实施党建领航乡村振兴行动,推进组织网格与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构建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架构”,党群综合体成为服务“主阵地”,网格党支部实现镇村“全覆盖”,党员中心户架起干群“连心桥”,被列为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坚持引留用并举,外引壮大“新农人”群体,分类施策吸引大学生到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助乡,农民经纪人超1.5万名;内培建强“新农干”队伍,务实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对304名村书记、1805名村干部实施星级管理、跟踪考核、绩效计酬,以“头雁”带“群雁”锻造乡村治理“主力军”。强化实干导向,推行统计数据“一张表”,党建民生“两本账”,村级权力、承担事项、公共服务“三清单”,构建“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基层一线集中精力抓治理、促振兴;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查利用,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带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10亿元。
坚持“移风扬新风”,营造精气神足的和谐田园。民风淳不淳,重点在引导。聚焦婚俗与殡葬等重点领域改革,出台婚俗改革实验试点工作任务清单,逐一落细落实;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倡导厚养薄葬,引领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发挥村红白理事会、妇女议事会、老年委员会作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建立家庭式文化宣传教育站,讲好东台“中国好人”故事,倡导孝贤文化、爱情文化。打造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和户外婚礼示范基地,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森林婚礼等婚俗文化活动,宣传“新婚尚·为爱减负”,推动广大青年倡导“五讲四简”,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坚持“共治促善治”,塑造获得感高的幸福乐园。治理好不好,关键看成效。立足地域自然禀赋,深入开展“路、河、房、田、街”综合整治,注重巩固提升和常态长效,推行积分制管理,让环境整治有“分值”更有“价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塑“晓理之家”“民淳有理”等治理品牌,建成国家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4个,被表彰为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加快数字乡村发展,一体建设城乡校共体、医共体、养共体,大力推行“网格长—网格员—联络员—志愿者”网格化管理,提供“老百姓下单—村组织派单—代办员接单”精细化服务,夯实“三资综合管理、村级用工监管、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化支撑。坚持“一村一策”治理理念,市镇村联动结对帮促、合作共建,点线面结合培育“乡产、乡游、乡食、乡宿”,14个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聚片成景”,森林木屋、帐篷营地等特色民宿“一房难求”,带动近20万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4万元。(史晓红 戴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