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低成本除治互花米草新路 东台首创“围堰降水”法
10月9日,方东垦区外滩互花米草除治区域。湛蓝的天空下,一大片被临时围堰隔开的“水格子”“土格子”排列有序,水鸟在这片除草后的裸滩上不停地飞翔或降落,同框展示着互花米草除治后的“成果”。
“这两个围仓我们采用了降水法新工艺,你看,一棵复生的互花米草也见不到。”江苏筑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理杨左成指着身后的两个“土塘”向记者介绍,两个围堰仓内水已被排干,仓内沟壑纵横,土壤干涸结块。
方东垦区外滩互花米草除治区域位于我市最南端,与海安搭界。这片区域总面积5489亩,今年开始实施除治工程,江苏筑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施工。该区域在原来“海水围淹+翻挖深埋”施工方式基础上,进一步摸索创新出“围堰降水”的新工艺。
“两个围堰区约1200亩,单区面积600亩,区内互花米草全部刈割,普遍翻耕20厘米以上,沿围堰开挖4米宽2米深降水沟,区中开挖井字形排水渠,架设发电机和抽水管道,通过降低水位破坏互花米草生长条件,促进其自然死亡,实现除治目标。”杨左成说。
我市互花米草除治面积约7.78万亩,分布面积占全省的五分之一,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2021年起,我市联合科研机构,开展互花米草除治工作试点,结合滩面高程和潮汛规律,先后探索了淡水围淹、不同深度时长的海水围淹、不同深度标准的翻根深埋、化学除治等方法,最终形成了“高滩旋耕+中滩围淹+低滩深埋”为主的治理技术方案。
围堰降水是经过实践由我市基层群众摸索总结首创的较低成本除治互花米草的有效方法。“它的最大亮点是能显著降低成本”,杨左成站在围堰仓内指着一旁“围淹”的水塘对记者说,“我们虽没具体统计降本多少,但是显而易见,从仓里往外排水的成本要远远小于往里面补水的代价,因为围堰的塘里每天都要根据蒸发量进行补水。”
“围堰降水”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关方面初步总结有四点:一是对互花米草能实现物理隔绝,使其内外不能反复传播新增;二是方便观察,出现反复,立除立杀;三是斩草除根,彻底破坏互花米草生长条件;四是经济合算,排水成本远小于补水成本。(陆军 王兴华 陈世荣)